热门搜索词:

固体荧光自吸收是什么

衡水读书学习 衡水读书学习
2025-01-04 11:31:31

固体荧光自吸收是指 产生荧光的固体样品自身会吸收激发出来的荧光,导致光谱上出现一个凹陷的现象。当发光层四周的蒸汽原子处于比中心原子较低的能级时,辐射能量在通过这些原子时会被吸收,从而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自吸收的程度与光谱线的固有强度成正比,即谱线越强,自吸现象越严重。

这种现象在固体荧光光谱中尤为明显,因为固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密度较高,自吸收效应更容易发生。自吸收会导致荧光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对荧光物质浓度和发光性能的准确测量。

为了避免自吸收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

尽量选择荧光发射光谱中未被自吸收影响的波长范围进行测量。

使用稀释溶液:

通过稀释溶液来降低荧光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自吸收的影响。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

例如,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推算荧光强度,从而避免直接测量固体样品时自吸收效应的影响。

声明 本站文章和数据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