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臭氧用什么测
检测水中臭氧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及其特点:
比色法
原理:基于臭氧与二己基对苯二胺(DPD)反应显色或靛蓝染料脱色反应程度来确定臭氧浓度。
应用:多用于检查水溶解臭氧浓度。
优点:参照国标,具有便携易带、测定简便迅速、反应灵敏、抗干扰等优点。
注意事项:水中过多的铁离子和铜离子会干扰最终的检测结果,可以在水样中添加0.1mL的EDTA二钠溶液进行消除。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利用臭氧对254nm波长的紫外线特征吸收的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检测。
优点:操作简便,响应快速。
注意事项:需要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
碘量法(碘化钾-DPD法)
原理:在碘化钾存在的条件下,臭氧与DPD试剂反应,使样品溶液呈红色,显色深浅与样液中臭氧浓度成正比。
应用:可用于实验室、野外勘测、日常快速现场水样测定。
范围:检测范围为0.02mg/L-2.50mg/L。
注意事项:水样中余氯含量过多时会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可以通过在水样中加入0.2mL甘氨酸溶液进行消除。
电化学法
原理:利用电极测量电流或电势来确定臭氧浓度。
优点:准确度高。
电化学法分类:
极化法: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电压,使臭氧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测定臭氧的浓度。
沉积法:通过沉积在电极上的臭氧的量来测量臭氧浓度。
光谱法
原理:基于臭氧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光的透射率或吸收率的变化来计算臭氧的浓度。
优点:灵敏且准确。
常用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反射情况来分析臭氧含量。
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臭氧分子在红外光波长上的吸收情况来确定臭氧的浓度。
紫外吸收法
原理:基于臭氧对紫外光有特定吸收波长的原理,通过测量水样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水中臭氧的浓度。
应用:适用于快速现场水样测定。
根据以上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水中臭氧的检测。例如,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而电化学法和光谱法则适用于更精确的实验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