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斯托克位移
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是指 荧光光谱较相应的吸收光谱红移的现象。当荧光物质分子吸收光能后,不是所有能量都用于发光,有一部分能量会以热或其他非辐射形式耗散,导致发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能量比激发光小。这个现象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乔治·加布里埃尔·斯托克斯(Sir George Gabriel Stokes)在1852年首次观察到,因此得名。
斯托克斯位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分子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部分能量以非辐射方式损失,如分子振动、转动或其他内部转换过程。这种能量损失导致发光波长向长波长方向偏移,即红移。斯托克斯位移的大小取决于分子内部的非辐射能量损失机制以及分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斯托克斯位移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荧光标记、光谱分析、激光冷却和光学泵浦等研究中。通过测量斯托克斯位移,可以了解分子在激发和发光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动力学行为。
声明
本站文章和数据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